才短短短兩天的時間,
台灣東半部滿目瘡痍,
花蓮玉里的高寮大橋硬生生斷裂、台東多處道路毀損、坍方,
有些大樓甚至直接倒塌。
生活在西半部的小編很慶幸自己在台中寶地,
卻不免擔心住家遭受多次強震後結構會不會受損,
特別分享都發局編制的地震後房屋結構自行初步簡易檢測,
國家遇天災,自己的家園自己先守護!
一、結構自主檢查
檢查建築結構安全第一步是先"了解建築物的基本構造",
不同位置構造也有所不同,
地震可能帶來的破壞也不同。
《建築構造示意圖》
1.建築物檢查程序
地震之後可以先從外觀檢視初步了解建築物受損情況,
預先評估住家是否安全能不能回家。
周邊環境
(1)左鄰右舍有沒有梁柱或牆面損壞?
(2)建築物有沒有異常傾斜、沉陷的狀況?
結構細節
(1)門窗有沒有受擠壓變形?
(2)樓板有無龜裂?
(3)柱、樑有沒有裂損?
2.柱的檢視
位置:
樑柱接合處、柱子的頂端或底部、門窗邊的柱子
狀況:
(1)接近45度或交叉的斜向裂縫
(2)混凝土剝裂、鋼筋外露
(3)明顯的水平裂縫或錯位(關注柱頂或柱底)
(圖片取自聯合報房地產)
※以上狀況發生應該請專業人員評估
假如是柱子表面的大理石或磁磚掉落剝落,
此狀況不影響結構安全,
可自行修復。
3.樑的檢視
狀況:
(1)接近45度或交叉的斜向裂縫
(2)混凝土剝裂、鋼筋外露
(3)下方無隔間牆的長樑,中央部位有垂直向裂紋
(圖片取自網路)
※以上狀況發生應該請專業人員評估
假如是樑上出現細小裂紋或像是蜘蛛網的裂紋,
都在不影響結構安全的範圍內,
可以自行修復。
4.牆的檢視
狀況:
(1)建築物外牆接近45度或交叉的斜向裂縫(不論幾道裂縫都該注意)
(2)上下錯位、混凝土剝落、鋼筋外露
(3)3樓以下建築物外牆特別注意沿著樑柱的邊緣裂縫
(4)3樓以下建築物外牆產生橫向裂縫
(5)3樓以下牆身與下部結構脫離
(6)建築物外牆發生沿著鋼筋位置的裂縫
※以上狀況發生應該請專業人員評估
總體而言,只要是發生在建築物外牆的狀況都必須格外注意,
除了窗台或冷氣口處有輕微裂縫可以自行修復。
發生在隔間牆的狀況假如不至於鋼筋外露或上下錯位嚴重都可以自行修復。
5.樓梯的檢視
狀況:
(1)混凝土嚴重剝裂、鋼筋外露
(2)樓梯平台沿著踏步處有水平斷裂
※以上狀況發生應該請專業人員評估
假如在樓梯平台或轉角產生裂縫,或者樓梯平台有直向裂紋,都可以自行修復。
二、居家內部裝修注意事項
1.避免擅自變更構造
(1)樑、柱、牆(剪力牆)及承重牆都是抵抗地震力的主要結構,不可以任意打掉。
(2)非必要時盡量別拆牆,格間牆雖不算主結構體,卻是抗震的第二道防線。
2.避免二次違建
(1)如頂樓加蓋、陽台加蓋,都有可能加大結構的承重量,假如超過原結構設計的承重限制就會相對危險。
(2)新舊水泥接合面容易產生龜裂、漏水。
(3)操作不當容易面臨被拆除風險。
3.避免過度裝修
(1)結構體假如被過多不必要的裝潢包覆遮蔽,震後將無法立即檢視受損情況,強震來襲也可能無法修復並產生安全疑慮。
(2)強震時可能引起火災。
4.固定櫃體與陳設物件
(1)家中裝飾品要固定牢靠,床頭也盡量避免擺放重物
(2)衣櫃置物櫃體與牆面固定將可以減少倒塌風險
地震總是來得措手不及,
不論新成屋或中古屋都不免有安全疑慮,
買房前要謹慎評估建商建築品質之外,
買房後的自我維護與檢測更是讓愛家歷久彌新的關鍵,
希望在這動盪不寧的世代裡,
購好屋能提供協助並加強個人對建築物的認識,
把家顧好。
購好屋房市資訊網:
延伸閱讀: